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影视行业的变化似乎从未停止过。从五年前到如今,许多曾风光一时的演员在一场无声的洗牌中,不禁露出了脆弱的一面。数字的冷酷与现实的残酷交织,曾经的顶级女星,也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了大众视野。而这一切,都源于那股改变行业规则的深刻变革。

  2023年,若将中国影视行业的最新数据一展眼前,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头部女演员的年接戏量从2018年的3.7部,骤然下降至2.1部,而腰部演员的数量更是锐减了52%。在这场无情的行业洗牌中,曾拥有顶级资源的古力娜扎、杨颖、景甜、周冬雨和张雪迎五位女星,已然走到了曝光度下滑的困境。

  这几位昔日的风光女星,现如今却在遭遇着影视资源的急剧缩水。据艺恩咨询的《2024艺人商业价值报告》透露,这五位演员近三年的影视资源降幅竟在38%到67%之间,远远超出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正是电影和电视产业转型的鲜明写照,深刻折射出如今行业内的剧变。

  古力娜扎,这位曾被誉为“新疆四美”的演员,2024年仅有一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播出,较前一年减产了40%。她的风头早已不再,陷入了可谓困窘的困境。她主演的电视剧《风起霓裳》豆瓣评分仅为4.0,而古装偶像剧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23%,跌至如今的9%。制片人透露,“如今,平台在采购古偶剧时,往往优先选择那些与IP契合的新人,而单集成本更是控制在200万元以内。”古力娜扎,不得不面对类型化瓶颈的无奈。

  曾经在《奔跑吧》节目中风光无限的杨颖,近几年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第十季的收视率比巅峰时期下滑了42%,这不仅意味着综艺造星时代的结束,也代表了她曾引以为傲的综艺优势渐行渐远。她近三年主演的影视作品豆瓣均分仅为4.7,而她与“抠图事件”相关的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已突破2000万。尽管如此,她主演的电影《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票房却仅为1.3亿元,片方的分账收入更是不到4000万元,后续的电影邀约几乎断崖式下跌。显然,她的影视资源已经开始消耗殆尽。

  景甜,曾凭借《长城》和《环太平洋2》这类大制作影片而受到关注,如今她的资源配置却呈现出倒V字型的下降趋势。从初期的高光时刻到如今的低谷,景甜所经历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挫折,更是行业的一次剧烈震荡。中戏的教授曾分析过:“大制作时代更需要‘资源型演员’,而如今的分账模式下,平台更青睐的是那些能真正拉动用户的新兴演员。”她的抖音账号在过去90天内掉粉了23万,商业代言从12个减至3个,这些变化反映了市场评估体系的深刻变动。

  三金影后周冬雨,尽管在艺术电影领域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却未能在商业片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主演的电影《燃冬》票房仅为2584万元,创下了同咖位演员的票房新低。北京电影节产业论坛上,监制指出:“文艺片演员转型商业市场,必须要匹配与之相适应的工业体系,而周冬雨团队显然低估了类型化转型的难度。”她的情况,也无不映射出影视行业对于演员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

  张雪迎,曾因“胡辣汤事件”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长尾效应至今未曾消失。随着“清朗行动”的推动,艺人的舆论管理已成为必修课程,而张雪迎的团队错失了48小时的危机公关窗口,最终导致她的百度指数暴跌了83%。如今,品牌商在选择代言人时,往往将舆情风险评估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这一切都表明了行业在艺人形象管理上的日益重视。

  正如2024年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在招商会上所言:“如今,演员选择的首要标准,是与角色的适配度,而非单纯的流量。”在《繁花》和《漫长的季节》等爆款剧的成功经验面前,演员的演技和角色适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流量明星的时代逐渐远去。如今,演员的演技已经开始进入数字化考核阶段,优酷推出的“演员价值评估系统”通过综合多项数据,已成为选角的重要参考。而杨天真也在《艺人经纪新趋势》的演讲中指出:“现在的艺人不仅要经营影视作品,还要同时涉足短视频、直播等多个领域。”

  这场行业的洗牌,表面上是五位女演员的资源缩水,实则是影视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泡沫的破灭和流量神话的褪色,演员的生存法则已悄然发生改变。只有精准定位市场,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导演郑晓龙所言:“如今,拼的不是资源,而是专业度。”让我们在这个转型的时代,带着对专业主义的坚持,砥砺前行。祝愿每一位真正用心经营自己事业的演员都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辉未来。